禮儀百科-高雄市葬儀社禮儀公司|左任社葬儀包辦處|告別式追思會、生命禮儀、喪奠禮紀錄承辦葬儀服務公司
佛教_法事功德

三時繫念
  淨土法門是佛教修行法門之一,而『三時繫念』更為淨土法門殊勝的行持之一。此法門由元朝中峰國師所提倡,主要目的在規勸我們,依淨土念佛的修持而得度,同時也依彌陀之願,勸導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永離茫茫業海與輪迴之苦,是生亡兩利的佛事。「三時」有兩個說法,一指早晨、日中、日沒之時;一指詮一切有、詮一切空、詮一切中等三時。「繫念」指身、口、意三者觀《阿彌陀經》經文而繫念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。
『三時繫念』旨在闡述即禪即淨,用法有兩種,一名《三時繫念軌範》,這是結會自修用的;一名《三時繫念佛事》,這是作法度亡用的。此二者皆由誦經、念佛、講演、行道、懺悔、發願、唱讚等七部份組成,且每一時佛事亦包含此七個項目。

第一時大義:開示行者﹝包括生亡兩者﹞三點:
一、 極樂世界無有娑婆世界的眾多苦惱,修行人若要尋求歸向極樂世界之路, 必須放下萬緣,一心繫念彌陀聖號,便可超脫生死之苦。
二、 眾生所以受苦無盡,皆因被無明與貪欲所覆障,不識本具之清淨佛性,故而造諸惡業。若能了知此心與阿彌陀佛之心無異,當下便是淨土。
三、 眾生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,需信、願、行三者具足,將彌陀聖號持念至一心不亂,其人臨命終時,心無貪戀,意不顛倒,即得往生極樂國土。

第二時大義:
一、 鼓勵行者應及早發菩提心精進念佛,若不立堅固願往生西方,則永遠在六道中輪迴,難有出期。
二、 叮嚀行者將佛事之殊勝功德迴向給亡者,為其洗除業垢,增長善根,令其速生淨土。
三、 勸勉行者應誠心懺悔自己往昔所作諸惡業,並發願廣度眾生,共成佛道。

第三時大義:
一、 告之行者一句阿彌陀佛名號能滅八萬億劫生死眾苦,若能攝心念佛,便可往生極樂之邦。
二、 示告行者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六字洪名的殊勝功勳,眾生昏亂的妄心如濁水,六字洪名如寶珠投入濁水,能使妄心隨念寂滅,照見本自清淨佛性。
三、 勉勵行者聽此三時繫念阿彌陀佛洪名法要後,要信受奉行,念佛功德必功不唐捐。
三時繫念佛事雖說是度亡用,其實法益遍及生亡,甚至可以說生者利益更大。因為生者若以至誠心讀誦聽講,並發願奉行,必能托質蓮胎,圓滿無上菩提

 

拜懺法門
平時我們衣服骯髒了,用水洗一洗就乾淨;地上污穢零亂,掃一掃就清潔;身體有了污垢,沐浴後,就舒服自在;但內心有了污染,如何去處理呢?要用清淨懺悔的法水洗滌,才能使心地無污邪,使人生有意義。而懺悔法門是自佛法東來後,出現於世。懺法並非佛說,是歷代祖師大德所作,例如:《慈悲三昧水懺》即悟達國師所作。
拜懺時要注意什麼呢?首先要了解懺文內容及拜懺程序,並真誠發露懺悔不復再犯外,更要信願佛力的攝受加持,激發內心的清淨。另外也需心觀、口唱,才能與佛心感應道交,產生不可思議功德。
 一切罪惡,都是從內心所創造的,現在要懺除此罪惡,必須從自己內心懺悔起。人在誠心誠意懺悔過程中,可逐漸將心寂滅,不在貪瞋癡上打轉,罪業自然會消亡時,這就是「罪從心起將心懺,心若滅時罪亦亡,心亡罪滅兩俱空,是則名為真懺悔。」懺悔完後,尚需發願(如四弘誓願等)。
 拜懺除了有解冤釋結,消除往昔罪惡,迴向無上菩提外,其拜懺時的懺悔心,其實就是我們生活裡時刻不可缺少的美德。因懺悔如法水,可洗淨我們罪業:懺悔文如橋樑,可引導我們通往成佛之道,莊嚴我們的菩提道果。在《菜根譚》裡說:「蓋世功德,抵不了一個矜字;彌天罪過,當不得一個悔字」,犯了錯而知道懺悔,再重的罪業也能消除,這就是常行懺悔的好處與功德。
佛法為心地法門,重要是在身心做功夫,在六根門頭著手。而真誠的懺悔,必須是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「心」、「行」一致,也就是經上常說的:「守口、攝意、身莫犯」,才符合懺摩旨意。並且在懺悔各種是非後,更要實踐佛法,給人信心、歡喜、服務、方便,生命自然就昇華起來了。

 

梁皇法會
梁皇懺法﹝即慈悲道場懺法﹞為寶誌禪師與高僧等十人所集。肇始於梁武帝,故俗稱梁皇寶懺。武帝篤信佛教,建寺設法會,一生精研佛教教理,固持戒律,所以有「皇帝菩薩」之稱。武帝之原配郗夫人妒忌側室,動心發口有如毒蛇,三十歲時,忽然夭亡。夫人生前心懷瞋毒,致死後墮變蟒蛇。然而,郗氏靈性不昧,知其業因,至帝登基之次年,一晚現形宮中。夫人向帝解釋為何得蟒蛇之身,並訴其苦狀及所作諸惡業,求帝救拔離苦。武帝遂請寶誌禪師等,依經律懺罪要義,製懺文十卷,為夫人懺悔。法會方畢,忽見一人,娥冠赤服,對帝謝曰:「我蒙佛力,得脫蟒蛇之身,生往忉利天,故來謝禮」,言訖不見。由此可見,懺悔功德不可思議。
梁皇寶懺為佛教中懺悔滅罪之懺王,亦是經懺中生亡兩利之寶典。如懺文所載:「以此消災,災消吉至,因茲滅罪,罪滅福生,真救病之良藥,乃破暗之明燈,恩沾九有,德被四方。」故,西來寺啟建「梁皇寶懺法會」,以此促進社會安和樂利,並以此功德,迴向眾善信徒增福增慧、平安吉祥。

 

慈悲三眛水懺
悟達國師,在未受封國師之前,是個名叫知玄的和尚,年少時代參訪叢林,在長安京都某寺掛單,遇到了一位僧人。這位僧人生了一種「迦摩羅」的惡疾,通身生瘡,發出衝鼻難聞的穢氣,誰都厭惡和他來往,但知玄住於他隔壁,憐愍他的病苦,常常自動去照顧他,連一點討厭躲避的臉色都沒有。
後來病僧的病好了,感激知玄的德風道義,就對他說:「我要走了,你以後會有難臨身,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隴山來找我,我會設法解救你的災難。記住在有兩棵大松樹並立的標誌,那就是我居住地方。」
後來,知玄和尚因為德行高深,唐懿宗十分崇敬,就封他為悟達國師。受封以後,住持安國寺,德名益彰,懿宗皇帝並親自求教佛法,更賜沈香莊飾寶座,座高二丈許。然而就從這時開始,他卻不幸在膝蓋上生出一個人面瘡來,有眉有眼,有口有齒,與人面一樣,每天需要飲食餵他,瘡像人一樣開口啖食。知玄和尚痛苦萬分,召請了各地名醫,都拱手遜稱無藥可醫。
就在群醫束手,瘡疾日烈時,突然記起當年那位病僧臨別所說的話。於是前往西蜀入山去尋找。一日,傍晚時分,山路難行,正不知如何是好時,忽然看見兩梱並立的松樹,心中大喜,快步走向前去,只見廣闊的殿堂,金碧輝煌,那位僧人已站在門前,兩人相見萬分欣喜,國師便把所患的怪疾的痛苦相告。僧人對他說:「不要緊的,我這兒山巖下有清泉,等到明日去洗一下就會好的。」
翌日清晨,僧人命一孩童帶路,引領國師到巖下清泉之畔。國師剛用手捧起水準備洗膝上人面瘡時,不料痴竟出聲大呼:「不要洗!不要洗!」國師驚問:「為什麼?」瘡說:「您曾否讀過西漢史書,袁盎與晁錯傳呢?」國師回答:「曾讀過」。人面瘡就譏諷地說:「您既然讀過了,何以不知袁盎殺晁錯的事?往昔的袁盎就是你,而晁錯是我。當吳楚七國造反時,你在帝前讒我,致使斬我於東市,這冤深恨重,累世以來,我總想尋求機會報復,可是你十世以來,都是高僧,持戒十分精嚴,冥冥中有戒神在旁保護,使我無法近身報復。如今,由於你受皇上的恩寵,待遇豐厚,已到了奢侈揮霍地步,而動了希名欲利的心念,無形中陰德已損,因這緣故,才能接近報復你。現在,蒙迦諾尊者出面調解,賜我三昧法水,令我解脫,那麼我們之間的夙冤,也告終結,從今以後,我不再和你為難作對。」
國師聽了,非常震恐,連忙掬水來洗,一時痛入骨髓,暈絕在地不省人事。復甦後,覺得左腿已安然無恙,人面瘡已不知去向。由此遂明白聖賢渾跡世間,不是凡情所可以測度的。國師欲回寺禮謝那位僧人,但金碧輝煌的崇樓寶殿,已杳無蹤影。於是他築一茅菴,自此不再下山。
悟達國師因蒙迦諾迦尊者垂慈,為他解了多生宿冤,為報答此特殊廣大恩德,如經云:「若不說法度眾生,畢竟無有報恩者。」並為後人啟懺悔之門,所以才著此「慈悲三昧水懺」,意取尊者以三昧水洗人面瘡,解積世冤業的緣故。
《慈悲三昧水懺》,共三卷,係依宗密大師之《圓覺經修證儀著錄》而成,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。本懺是以淨除三障為因,成佛成聖為果。主旨在解冤釋結,消除往昔罪惡,迴向無上菩提。

 

瑜伽焰口
    瑜伽為印度語,意為相應,即手結密印,口誦真言,專意觀想,身口意相應,故曰瑜伽。焰口是佛經裏講的一種餓鬼,也叫「面然」,其行貌枯瘦,咽喉細的像針一樣,口吐火焰。
    據《焰口餓鬼經》記載,昔日阿難於林中習定,見觀音菩薩度受苦鬼道眾生所示現之鬼王,形容枯槁,面貌醜惡,頭髮散亂,爪尖長利,腹大如山,喉細如針,面上噴火,阿難駭而問其故,鬼王告以其前生貪心慳吝,故死後墮入餓鬼道中,變是身形,長年受難,備受諸苦。餓鬼父復謂阿難三日後亦當命盡,墮餓鬼道。阿難大驚,急至佛前哀求救度,佛乃為其演說焰口經及施食法,若眾生能施飲食予恆河沙數餓鬼及諸仙等,非但不落此道,反而延年益受,諸鬼神常來擁護,遇事吉祥。
    焰口施食是根據《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》而舉行之佛事,法會當中除了解除餓鬼飢虛之外,最主要是為他們說法、皈依、受戒,令他們具足正見,不再造罪受苦,早日脫離苦趣,成就菩提。

 

藥師法會
農曆九月二十九日是藥師佛的聖誕。藥師佛,又稱藥師如來,藥師琉璃如來、大醫王佛、十二願佛,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。藥師琉璃光的意義,是:

1. 藥:市面上有藥房、藥店、藥局等,因為眾生身體上的病,需要藥房的藥來治療。但是我們另外海有心理上的病,必需靠佛法的藥才能治癒。所以這個「藥」對於我們的人生,比藥房、藥局來得重要。
有一尊佛以「藥」為名,這個意義對我們?示很大,我們不一定要依靠藥師如來的藥來醫治,主要的是應該學習藥師如來,以佛法的藥來救度眾生。
譬如:對一個充滿憂愁、悲傷的人,我給他一個笑容,令他歡喜,笑容就是治療憂的藥。一個悲觀消極的人,我說幾句好話安慰他、鼓勵他,使他振作起來,軟言愛語就是藥。有人口渴了,我希施他一杯茶解渴,這杯茶就是解渴的藥。有人肚子餓了,我打齋供眾,這就是療饑的藥。因此,只要我們肯奉獻、服務、結緣,人人就能和藥師如來一樣。
我常說,念觀音,拜觀音,不如自己做觀世音;同樣的,我們念藥師如來,拜藥師如來,希望大家都做藥師如來,施人以笑容、愛語、茶水、食物、歡喜、鼓勵...把一切不好的毛病都治癒,這就是藥師如來的佛心。
只是,我們現在的社會,有許多人不肯給人良藥,反而施毒藥,譬如以冷言冷語譏諷別人,以消極悲觀的語言刺激別人,甚至搬弄是非,說妄語等,這就如同假藥害人一樣。所以我們稱念藥師如來名號,應該學習藥師如來以慈悲、歡喜的真藥給人。

2. 師:世間上,學校裡有很多老師,社會中只要對我們有影響力的人,我們也尊他為師。甚至古人留下的名言佳句,也是我們的老師,乃至一本字典,也是無言之師。有時一經一論、一詩一詞、一字一句,都是一字師。
所謂「師」者,就是人間的模範,應受社會大眾的尊重。中國人謂「尊師重道」,意思是尊敬老師的同時,也要尊重道理。
在佛教,稱出家人為「法師」,法師就是要以法為師,以真理當師;也要以法師人,以佛法作人的老師。
世間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成「師」,因為成佛都能,做老師有何不能?只是,我們應該以什麼來做別人的老師呢?不一定上台講經說法才是老師,有時你很威儀、很莊嚴,令人起恭敬心,別人自然以你為師。你很發心、勤勞,令人佩服,別人也會把你尊為老師。你很明理,時常為人排難解紛,你就是一位明師。
社會上稱做衣服的人為裁縫師,美容為美容師......。大家稱念藥師如來名號,大家就是美心的老師。因此,大家不僅要做以藥醫人的藥師,更要做一個美心的老師,以佛心來莊嚴、淨化我們的社會。

3. 琉璃:琉璃是七寶之一,是寶貝。世間有物質的寶貝,如金銀、珍珠、硨磲、瑪瑙等,但是這裡的「琉璃」是精神慧命上的財寶。有時我們說一句好話,好寶貴;很煩惱,給我一本佛書解脫煩惱,好寶貴。這些都比物質上的寶貝重要。所以每一個人應該把自己當成琉璃一般的寶貝,要像琉璃一般解人困難,增加別人的幸福、光彩,使人心開意解,平安幸福。
幫助別人不一定要出錢,有時出力氣,說好話,做好事更重要,因為這裡的寶貝、法寶很多。法寶是人本來具足的,但是,一般人不會應用。有人說,我不會說好話,不會出力,不會做善事;真的都不會也沒關係,至少我有一顆心,就以「心香一瓣」祝福別人平安幸福,增福增慧。或許別人並沒有真正獲得利益,但是自己的一片好心,足以上達三世一切諸佛,功德也是無量無邊的。

4. 光:藥師法會期間,大家都會點許多燈。為何要點燈?因為燈光能照破黑暗,令人感到溫暖,就像爐灶裡的火,可以成熟食物。
世間上有什麼東西可以和光比較?唯有佛。所謂「佛光普照」,佛如光,所以念佛可以心光開朗;佛如光,可以給我們溫暖、依靠。心中有佛光,才能使我們成聖成賢、成佛作祖、成熟圓滿。
我們念藥師如來,我們也在心中點了燈光,但是我們的光照了多少?
有人問:世間上最可怕的是什麼?有人說:鬼。也有人說:人比鬼可怕。因為鬼可以預防,人卻防不勝防。鬼在黑暗的地方害人,人有時也在黑暗中算計別人。不過有的人不怕鬼也不怕人,譬如,太太喊先生「死鬼」,表示鬼也很可愛;有時媽媽喊小孩「小鬼」,表示不討厭鬼。這個意思是說,人有時遇到壞人也不知道可怕,必須點亮心燈,才能照破黑暗,識破人情的虛假計謀,才能獲得安全。所以念藥師琉璃光如來,能保護我們平安幸福。台灣的藥師法會,是三十幾年前我首先提倡的。因為我看到信徒都念阿彌陀佛,希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其實念藥師如來到東方也一樣。

各地習俗皆有不同之處 可免過度執著
Update | 2011-07-06 Hits | 2368